1959年玉树再燃战火,平叛副指挥临危受命,几万叛军挑战和平

玉树 更新于:2025-09-19 05:15
  • ghl
    1958年平定叛乱后,在1959年的玉树地区,叛乱又重新开始!叛军高达几万人,平叛副指挥也不幸牺牲!
     
   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     
    玉树高原的清晨,风总是带着刺骨的凉意,彼时,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正经历着命运的剧烈转折,1959年前后,青海南部和玉树地区,远不止自然条件严酷,更有一场席卷千里的社会风暴在酝酿,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,许多旧有的势力开始躁动不安,各种矛盾与外部压力交织,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群身影在高原雪线下默默坚守——他们是新中国边疆最坚实的屏障。
     
    这些守边的人物里,有着各自迥异的性格和经历,孙光,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个子红军,十六岁就扛起镰刀跟着队伍走南闯北,从鄂豫皖到陕北,再到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,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弹痕和疤痕,多年后他被调任青海省军区,肩负起平定青南、玉树叛乱的重担,孙光的指挥风格,既有老红军的果断,又善于体察群众冷暖,常常以身作则,深入最前线。
     
    和孙光并肩的,还有霍如海,霍如海生于陕西清涧,经历过长征、抗战,他沉稳坚毅、作战经验丰富,那时,他是玉树军分区的副司令兼参谋长,也是平叛指挥部的副手,他常带着骑兵支队冲在最前方,善于临阵指挥,还有彭思忠、刘建功、马友里等人,分工明细,协调步兵、骑兵、摩托部队,确保各项行动环环相扣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高原的安宁。
     
    这场风暴的起因并不简单,1958年,青南地区民主改革如火如荼,农奴制度被废除,土地改革迅速推行,极大地触动了旧有利益,地方部落头人和大牧主对新政极为抵触,外部势力也趁机搅局,台湾方面和美方暗中输送武器与特务,空投物资甚至包括重型火器和训练有素的人员,局势变得错综复杂,许多牧民在旧势力的裹挟下,被迫参与叛乱,高原上,表面的宁静下暗流涌动。
     
    1959年开春,玉树再次爆发大规模武装叛乱,叛军组织严密,部分区域甚至聚集了上万兵力,还配有电台和高射机枪,面对如此凶险形势,兰州军区迅速设立了专门指挥部,孙光临危受命,统筹调度各方力量,此时的青南,步兵、骑兵、摩托化分队,民兵和公安力量一齐上阵,展开艰苦卓绝的清剿任务。
     
    每一场战斗都布满了荆棘,最先的激烈交锋发生在南部的什藏寺和兴海县,部队连续奔袭,力保群众安全,常常背着干粮一走就是数十里,肩膀磨出伤口,脚底裂开口子,他们克服高原反应、冰雪封山,最终在什藏寺歼灭三百余敌,在兴海县又斩获八百多敌军,成功解救了千余名被胁持的牧民。
     
    随着局势推进,最大的考验出现在查当松多,这里集结了超过一万二千人的叛军,还有空投支援和外来指挥,解放军临时调集三万人马,采取长途奔袭与多路合围的战术,配合空军轰炸,多次夹击,在数日鏖战后,俘虏敌军七千余人,缴获枪支六千多,重创叛军主力,敌方的外来指挥人员也在战中被击毙,动摇了叛军的士气,战后,玉树的局势终于出现转机。
     
    然而,胜利的背后是沉重的代价,霍如海在治多县西部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,他的遗体被战友从乱石中抬出时,仍然神情冷峻,霍如海的倒下,是整个平叛行动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,也代表了无数将士的奉献与牺牲,1959年到1960年,部队在高原的每一寸土地上鏖战,既要防范叛军突袭,更要保护无辜的牧民。
     
    在战事推进的同时,部队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:百姓的安危重于一切,战斗中,指挥员常常要求“先救群众,再追叛军”,部队冲进火海,抱出被困的老人孩子,抢回抢走的牛羊,甚至有指挥员脱下自己的棉裤给牧民孩子御寒,许多曾经误解部队的牧民,亲眼看见解放军归还牛羊、修补帐篷,逐渐明白这些士兵是真心实意来保护他们的。
     
    外界也曾质疑这种“温情”,觉得对叛军不够强硬,但指挥员们明白,只有百姓的心站在自己一边,边疆的安宁才有根基,正因如此,部队在平叛的同时,大量送粮送药,帮助修学校、推广农耕,许多牧民后来主动协助部队,贡献情报,成为维护地区安定的中坚力量。
     
    随着大规模战斗逐步结束,部队转入小规模清剿和安抚结合的新阶段,部分骑兵连改编为摩托化大队,深入牧区开展扫荡和宣传工作,武工队、民兵、地方干部通力合作,不仅剿灭残余敌对势力,还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,消除误会和隔阂,战果数字惊人:数千支枪械被收缴,数万群众获救,千余匹马被归还。
     
    至1961年底,青海玉树地区的大规模叛乱终于平息,绝大多数参战部队顺利撤回,但一些武工队依然坚守在牧区一线,继续为社会稳定默默努力,这一场风雪中的较量,不只是军事上的胜利,更是一次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洗礼。
     
    信息来源:《霍如海》——百度百科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